9月16日,上汽迎来了商用车的一名猛将——MAXUS大通,正式步入目前国内商用车细分市场增长最快的轻型客车市场。借力“MAXUS”,上汽在中国商用车领域上演了现实版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”的桥段。
此前,上汽一直在商用车板块不冷不热,如今,随着大通的出山,它终于有可能在乘用车与商用车两个领域真正实现“两条腿走路”。
MAXUS大通品牌,是上海汽车继荣威和MG品牌后,面向商用车领域推出的另一收购品牌,是上海汽车商用车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纵观中国车市,乘用车的竞争日趋白热化,可发挥空间愈渐狭窄;而商用车尚刚起步,前景可观。为此众多汽车大佬纷纷都把枪口对准了商用车。然而,商用车的大哥东风和一汽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占有率上,遥遥,上汽要想突出重围,走常规的路已经来不及了。上汽需要借力出击。
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上汽主动出击,收购了英国商用车公司MAXUS品牌知识产权及技术平台,将MAXUS引入中国命名为“MAXUS大通”。
“MAXUS”品牌来自英国,这个中国消费者颇为陌生的品牌,是英国商用车中的翘楚,堪称英国商用车领域的劳斯莱斯、宾利、阿斯顿?马丁、捷豹。MAXUS曾被英国及欧洲权威商用车媒体评选为年度厢式车车型、年度MINI[综述 图片 论坛]bus车型等,获逾二十多项大奖。同时,MAXUS被英国皇室选为御用车辆,在皇家通勤、皇家银行、皇家邮政、皇室出行补给车等塔尖出行中,一直有MAXUS的LOGO相伴。
将MAXUS引入中国商用车领域,上汽绝不仅想牛刀小试。尽管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茂元低调地表示,大通只是借助MAXUS整合了集团优势资源和欧洲先进商用车技术。但MAXUS的品牌知名度恐怕才是上汽最看重的。
上汽“十二五”期间实现商用车产销量达40万至50万辆。大通将今年的销售目标瞄准4000辆,其中10%将出口海外。目前出口的部分协议已经签署,还有40多个国家的出口也在洽谈中。另外,大通还与全球的汽车租赁公司之一——安飞士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,并与全球物流巨头DHL中国区有洽谈合作的可能。这些现实和未来,无不需要依傍MAXUS的品牌实力。
除了MAXUS这个法宝,上海的市场成熟度,是大通借的另一个力。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、金融和贸易中心,得益于其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,商用MPV类车辆在城市中越来越多,上汽正是瞄准了这个细分市场,未来将主打高端商用校车、企事业单位通勤用车、商用改装领域等。
上汽猛打售后服务牌,想必早已不是新闻。今年8月15日,上汽推出了“宅捷修”服务,首创国内上门服务与巡回服务、区域差异化售后服务。基于上汽优良的售后服务平台,MAXUS大通也顺势推出了商用车服务项目,包括8项服务承诺。这些服务保障一方面基于上汽对自己产品的信心,另一方面也是大通争夺市场的锋利武器。除此,大通还为消费者提供了业内的3年8万公里动力总成保修及2年5万公里整车保修承诺,在软实力方面下足功夫。 